陈凯养生说手肘疼

时间:2023-04-26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陈凯养生说手肘疼


医生简介

程凯,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医大师程莘农嫡孙,程氏针灸的第四代传人,大诚中医连锁机构负责人、创建人。

采访/唐晔 编辑/孙佳艺

采访笔记

\"八岁蒙学,十几岁就在自己身上扎针了,我静的下来,一直在中医的氛围里成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70年代初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第四代传人,大诚中医创始人。

他上《养生堂》,常常在电视出镜,他出版几十部书,教人用最简单的招数拯救自己,他是最年轻的医学博士,教授,他说要和爷爷一样,做一盏航灯,一边努力征服自己前行途中的黑暗,一边努力给中医后学一点点正确的指引。

爷爷程莘农是他这一代人的标杆,国医大师,三才针创始人,\"那个年头因为历史原因,有九年,爷爷看不了病,复出后,他每天六点就开始门诊,比一般医生多看两小时病。一直到年近90不出诊的前夕,爷爷说,好了,把九年没看成的病,终于都补回来了。\"

如果有大段时间,他愿意游学,天南海北走,而且带着书走。他说,人生宽度,都在足下,中医人,行路人。

在他的诊所,很多人进来就有愉悦感,他说,这是场。医生是愉悦的,针就是愉悦的,针感就不同。\"医生情绪不好时,不要动针,扎了也没用。\"

\"针在手,三个境界,第一,精准,不差毫厘,第二,不准,但离穴不离经,第三,针及处,处处是穴。\"

命定医者

很多人是在BTV的《养生堂》节目上认识程凯的,他自信从容,目光如炬,能对中医文化侃侃而谈,对养生知识娓娓道来。

而在30多年前,程凯却是一个内向安静、略显腼腆的孩子。由于生在杏林世家,家里中医著作书盈四壁,小小的程凯总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安静地读书,加上长辈不时的点拨,他从小就在中医的熏陶下长大。

程凯和七零后所有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喜欢音乐、爱弹吉他、背军挎包,没什么不同。只是中医已经融入了他的骨,所以即使高考分数足够进入清华,他还是选择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他听从爷爷的话一口气读到博士,但长期的学院生活让他从毕业到就业中也历经迷茫。事实上,学习之余,他涉猎过广告、数码多媒体、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可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医针灸。他说,自己的宿命就是个中医人。\"只有几十万根针扎过,你才有手感,才能找到《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里电光石火的感觉。\"

程氏传人

\"人生的轨迹是家庭给你留下的影子。\"爷爷程莘农给了程凯莫大的影响,他说,爷爷是一个标杆,已经无法表述从他身上学到了多少。

爷爷从不告诉程凯怎么做一个好医生,只告诉他怎么做医生。程莘农行医七十余载,诊过患者无数,做好医生已成为他的本分。他曾受文革影响,有九年无法行医,之后他决意\"抢\"回患者,就每日从8点提前到6点出诊,两小时间他便能为近20个病人扎针。他几十年如一日,到耄耋之年他终于能说,\"我把失去的病人都抢回来了\"。

程凯也继承了爷爷的坚韧与负责。他同爷爷一样,每天只保持5小时睡眠;他著书30余本,为今世后人提供了宝贵参考;他继承了程氏\"三才针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出来一系列治疗方式。

传扬针灸

程凯一直对针灸这个行业有情结,但对它也有些失望。\"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多机会,但没有被很好地抓住。\"

针灸是最早被国际上接受的、推广最好的中国的诊疗技术,但却没有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某些机构为了蝇头小利设立短训班,导致流向海外的针灸医生鱼龙混杂;医学生至少花费十年才能成为合格的针灸医生,而因待遇不好,程凯的学生毕业后宁愿卖药为生……这些事实令他痛心,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阵,为这个行业做力所能及之事。

他作为大学教授,在课上传道授业;他登上荧幕,穿上衬衫和毛背心参加《养生堂》等节目,意图是\"中医其实很亲近,我就是个邻家女婿\";他开办诊所,培养更专业的针灸团队,创建针灸品牌。如今在程凯的推动下,程氏针灸的大诚中医已在北京、上海开设了数家门诊,扶植更多针灸医生,力争沿袭爷爷的梦想,将针灸发扬。

口述实录

唐晔: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医的?

程凯:我常跟人说,我今年43岁,进入这行业35年。大概就是从小的时候识字开始,爸爸就会交给我一些中医知识。他从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讲起,在我生病、不舒服时穿插些实用的知识。

真正开始学中医是在上大学以后。所以我说,人生的轨迹是家庭给你留下的影子,磨灭不了的。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不是自主选择,大多数同学都会选家长从事的行业。所以我只填了两个志愿,一个是北京中医学院,现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另外一个是我爷爷创办的学校,北京针灸骨伤学院。这两个学校我都选了针灸专业。

唐晔:您大学毕业后做了什么?

程凯:我在大学毕业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北京大医院里的针灸科,二是继续读书。

我当时很迷茫,就问我爷爷,他说你可以读研究生。那个年代读研的不多,但我爷爷说,未来中医学习只学到本科是不够的。因为他站在这个行业的前沿,了解很多信息,所以他知道未来的医生如果想在医院里有一定位置,应该具备很好的学历,这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大趋势。

我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好。当时我报研究生时想报我爷爷算了,但是他说师徒如父子,不能乱了辈分。于是我去找别的老师,可很多老师怕把我\"带坏\",都婉拒了。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耿恩广教授。我老师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与世无争,就是一个看诊的医生。当时我找到他,他就在我们大学,却不知道我是谁的孩子。我跟他一说他很惊讶,但还是收了我,承担这份\"沉重的责任\"。

唐晔:您真正的临床实践是什么时候?

程凯:是上研究生的时候。大概96、97年,我的大学舍友工作之后,面临家庭压力想改善生活条件,找我合作\"创业\"。我回答说好吧,就从我最熟悉的事情做起。就在酒仙桥找了个地方开始看诊。那时候没有诊所管理的概念,也没有医疗资质的概念,所以我和同学一个病人收十块钱,按疗程收费,十次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一百块钱。病人是这么来的,因为我那时候一直在我父亲诊所帮忙,他有些病人就在酒仙桥,所以,从下午五点半到晚上八点,就为那些病人扎针。这个事儿大概持续了一年半,病人越来越多。

后来,我同学认为这样还是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存状况,而且之后他的成长性会减弱,也就作罢了。

唐晔:这段经历给您带来什么?

程凯:独立应诊的机会培养了我的信心,首先你可以看到疗效,而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你寻找答案。临床的问题很多在教材中没有,所以你要去其它的书里找答案,给你一个再学习的动力。原来上研究生时老师说你做研究,完成一个课题就好了,很多书你自己学过了就觉得自己会了,但实际不是这样的。当你到临床之后重新再读,会有新的感悟。

唐晔: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现在的诊所?

程凯:其实2003年准备开始,但当时正好赶上非典,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停办了,所以是2005年真正开始的。

其实,我还做过一个广告公司,一个人力资源公司,有的短期成功了,后来都成为了我的经验。实际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归医疗的原点,只是机缘的问题。

最终还是在2005年有了机缘,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师长,资金是我们筹集的,但他们在诊所成长中引领了我,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成长。

2005年的时候真的开业了。开业时大家并不觉得单纯的针灸诊所可以挣钱,因为那时候市场环境并不好,因为我的第一个人力资源是我爸爸,当时他已经退休了,我就说服他来出诊,带来他第一批病人,然后慢慢发展到现在。

唐晔:开业这几年对您来说满意吗?

程凯:其实有得有失。得到一个团队,失去了很多时间,用时间换了团队。因为中医团队的成长是非常缓慢的,但同时因为有团队了才有品牌。品牌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没有人品牌是做不成的。

唐晔:对于经络和穴位,您是怎么理解的?

程凯:关键在于你对经络和穴位的认识,如果始终追求经络的\"形\",而忽略了它的\"神\"是不正确的。经络的本质不是物质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北京到上海之间,有航线,但是这条线存在吗?只有当你飞过它、当在地图上标出它的时候它才存在,经络也是这样的。在国外很多的研究表明,甚至远隔部位之间,它们甚至出现了体外的循环,就是体外的信息联系。这就是经络虽然我们现在搞不清楚它的物理本质,但它的实质本质是联系。

唐晔:说说您爷爷的言传身教?

程凯:我上了研究生以后,他就比较关注我,会告诉我该读什么书,有什么问题就问他。而且推荐的很多书都是像《难经》、《内经》、《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等等比较早年间的书。

我认为古人是不骗人的,越早的古人思想越单纯,他看到、感知到什么就记录下来,只是记录的方式和现代人不太一样,所以要去读早期的东西。

我真正听我爷爷讲扎针,是在听他讲课。他教针灸入门的国际班教了两万多名外国学生,我是一直在蹭课--这就是潜移默化,你扎这么多年之后,他点你一句你就知道了。

比如\"三才针法\",浅、中、深,你要讲一步到位,那这三层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扎浅,什么时候扎中,什么时候扎深?这和人的状态、疾病的情况、穴位的穴性,跟你针刺的方向都有很大的关系。刚开始我们觉得一个穴位很大,就分这三层,后来发现,层里面还分层,再分方向,所以为什么叫精确,因为它细分得无限化了,所以,当你手下能感觉到那种变化的时候,你才真正理解了层的概念。

唐晔:爷爷对您有所评价吗?

程凯:我现在得到了他较好的评价,以前是不评价,现在评价了,说不错。他送给我书的时候有时会写上几句话,说这个留给你去参考。

他说我的针感还行。但其实我觉得最能评价针感的是病人,特别是一些多年在各处针灸的病人。有些病人在我这扎了之后,就不愿意在别的地方扎了,是因为他感觉在我这扎的感觉不一样。当然这是沿袭了我爷爷手法的特点。

唐晔:您是怎么看您爷爷的?

程凯:第一,他意志力超强,遇到困难他不怕;第二,他敢做敢说,坚持自己的想法、梦想;第三,他能够几十年坚持做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事。

他的人生经历实际上也是多元化的。比如他既是院士,是科研人员;又是国医大师,是医疗人员;又是文史馆馆员,是文献研究人员;又是世界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国际推广领域;他还是政协委员。一个人能在这么多的领域做到这个高度,当然有机缘和环境的因素,但是跟本人的努力和奋斗是有很大关系的。

程凯博士的养生小窍门

保养颈椎

做一个动作:人直立或者正坐的情况下,双手握拳,然后使劲屈肘,肘尖顶在自己的腋窝下,向后收到极限。收到极限,你肩胛骨里侧的肌肉要往里收,再往里收,让整个肩胛骨是往里面收的,坚持住,然后头向后仰,仰到极限,当仰到极限的时候,其实你可以让你的腰使上劲,你的腰往后一挺,实际上可以仰得更多,坚持十秒钟,再慢慢放松下来。

其实是一个反弓的动作,通过这个动作可以刺激到很多穴位、肌肉,其中有很多中医和西医的道理。

落枕

落枕指的是颈肩部的肌肉痉挛,颈肩部是有多条肌肉的,不同的肌肉痉挛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

在肘关节,屈肘之后,肘横纹末端,往外上方大概一个拇指宽度,骨头的内侧边,你能摸到这有一个特别疼的地方叫肘髎,然后落枕的时候你就用力掐这个地方,掐住了以后低头、抬头、左转、右转,缓慢的做。一边掐一边做,哪一侧疼痛就做哪一侧。

本文来源:[db:出处],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face.2345book.com/?id=83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