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就是养心养德 中医养生就是养心养德对吗

时间:2023-04-28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中医养生就是养心养德 中医养生就是养心养德对吗

人民网-福建频道

心理育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2020年,学校新生心理测试结果阳性率为20-25%,与全国高校基本持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项目所在学校为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医学生职业发展,心理育人显得格外重要。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工作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孕育而生,并逐步完善。

一、回归与创新:心理育人工作理念有高度

福建中医药大学坚持“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工作出发点,以提升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自助成长为指引,心理育人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根本理念。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医学生职业发展。把心理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育人最终为思想政治教育培植健康的种子,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

二、传统与现代:心理育人工作思想有智慧

福建中医药大学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运用,充分挖掘中医心理育人智慧。形成“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心理育人体系。“养身”是指人们通过顺应自然,起居有度,适量运动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不断保持和增强体质;“养心”是指人们通过调控心理、稳定情绪、涵养心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认知,面对人生际遇,能妥善处理,达到一种世事洞明、心态平和的状态;“养性”是指指借助修养情性,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人们的精神境界,以促进健康长寿,强调修养身心,涵养天性。“养德”是指人们通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仁爱至善为本,乐于奉献,互敬互爱,从而提升道德品质、净化心灵,进一步提升健康状态的目的。“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四者之间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养身为养心,养心促进养身,有了良好的身心才会有良好的个性,有了良好身心和个性才能更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四养”模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学生主动自我发展,主动调节身心,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主动融入环境,具有较强的本土化思想,符合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

三、全员与自助:心理育人服务机制有创新

新时代,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希望得到的心理服务需求在不断提高,在现实背景下,为适应学生的特点,学校构建了“校级心理育人指导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朋辈心理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学生家长、精神专科医院”七级心理育人工作网络。七级网络建设统合了学校资源,落实载体上到学校,下到宿舍,延伸到家长和医院,全面覆盖,对全面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朋辈互助的一个重要体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中国国情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理念。

四、互联与沟通:互联网 心理育人高效便捷

福建中医药大学打造了一站式互联网 心理育人平台,打造了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 心理育人载体。为适应学生需求和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打造了福建中医药大学掌上心理育人系统,学生通过手机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心理测评、活动报名、心理咨询、我来帮你、自我成长、心理课堂等服务模块。心理测评服务。紧跟时代步伐,打造高效快捷的互联网 心理育人服务平台。项目还积极整合新媒体平台,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效果,推送原创网文、制作成视频、音频、动画等节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五、开创与融合:特色心理育人活动精彩纷呈

为落实“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工作出发点,以提升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自助成长为指引”的根本理念,实施和推进“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四养思想落地生根,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打造了六项实施计划:运动促进心理健康计划、具有中医特色的朋辈辅导计划、“助人自助”的成长计划、基于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活动计划、基于自我成长的心理银行计划、以宿舍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十项特色活动:《一起运动吧》主题活动、《杏苑心理访谈》电台节目、《视说心理》短视频节目、《身边的幸福》主题交流系列活动、《我把好书说给你听》好书推荐活动、《朋辈心语》好文推送、《园艺健心》系列活动、《爱与传承》老教授给青年学生的回信、《心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朋辈微课》系列活动。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积极效果。

六、课堂与媒体:心理育人知识普及全覆盖

福建中医药大学自2011开始独立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给予32学时、2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另外《医学心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面向全校医学生开设。为更好的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依据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章节,中心与心理学教研室进行探讨,着重优化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小班制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四养”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心理中心教师和心理教研室老师还开设了《情绪心理学》《心理咨询实用技术》《恋爱心理学》等多门心理育人相关的选修,让心理育人不断档;朋辈开展心理班级心理微课,学校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经常性推送心理相关的信息、精彩原创文章、原创视频、原创音频、原创漫画等信息,对普及心理知识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了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平台。

七、精准与精心:心理育人危机干预有方法

学校制定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流程》《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报告单》《危机干预登记表》等,规范工作流程和记录方式。充分发挥学校附属医院的力量,开通学生心理疾病转介、住院、服药治疗绿色通道;严格按照规定妥善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对心理危机学生实施康复后关注帮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安排宿舍心理信息员密切关注;学校每个学院配备了宿舍心理信息员,他们都经过专业的选拔和培训,对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和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确了宿舍心理信息员的职责,建立了渠道通畅的信息汇报制度。

八、传承与服务:心理育人经验服务社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工作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还通过各种途径服务社会。近三年,先后受邀在教育部部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班上、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台地区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上、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30几所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负责同志到校交流学习;中心老师也一直致力于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参与其它兄弟院校心理中心的工作,主动走进30多所高校播心理育人方法和知识;中心老师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服务中小学生及家长,服务乡村小学;学校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心理信息也受到众多社会人士的关注,近一年有大量文章被各种官方新媒体转载,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

九、科研与实践:心理育人工作注重科研指导实践

近年来,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共承担了《立足学生发展、发挥朋辈优势、紧跟时代步伐,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育人新机制》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青年骨干培育项目、《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理论新探与实证研究》等13个厅级以上课题;发表了50余篇相关论文。其中8篇文章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编辑出版了《奋斗的青春不迷茫》《我把心理学好书说给你听》两本书籍;原创并发表了心理育人网文60余篇,大量原创文章被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官微、高校辅导员官微等转载;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中心设计制作了37个心理育人相关的视频、50个心理访谈音频、50个原创文章音频、50个心理学好书推荐音频、36个朋辈心语音频。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指导实践效果显著。

十、成效与推广: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成果丰硕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坚持的心理育人理念、“四养”思想、七级工作网络、互联网 心理育人平台、心理育人活动、心理育人网文等等,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素质提升、心理问题识别、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不断呈现。福建中医药大学获得了包括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福建省唯一一个心理育人项目)、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在内的17项全国性奖励,获得了包括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示范校在内的14项省级奖励。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经验被广泛采纳,2019年,受教育部邀请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班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并向全国高校推广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经验;受邀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台地区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上交流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工作经验;受邀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讨会上交流朋辈队伍建设经验;近三年,共有30余所兄弟院校心理中心来校交流学习;心理中心对外交流分享心理育人工作经验60余次,高校同行专家对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育人经验高度肯定,并认为值得各高校学习借鉴和推广。

(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中心主任 丁闽江)

本文来源:[db:出处],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face.2345book.com/?id=148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