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养生 58岁养生专家逝世

时间:2023-04-27 阅读:4 评论:0 作者:admin

58岁养生 58岁养生专家逝世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几乎在所有生命过程中都起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根据调查,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超过一半都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问题,这对身体免疫力、肌力的维持都非常不利,甚至还可能增加脑萎缩的发生风险!

那中老年人补充蛋白质,应该吃什么、吃多少呢?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标准,成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质约为1.16g/kg,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进行计算: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g)=体重(kg)×1.16g/kg

以一名50kg的成年人为例,其每日所需蛋白质的量为50×1.16=58g。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长期达不到推荐标准,大脑、内脏、血液、骨骼、肌肉等器官的正常代谢将受到阻碍,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能力将会下降,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也会不畅,生命活动都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当身体出现下面这4个表现,就说明体内蛋白质已经处于缺乏状态,需要及时补充,避免更坏的情况发生。

1.指甲病态:指甲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蛋白质缺乏时指甲会变软、分层、易断裂。

2.头发变细、脱发严重:体内蛋白质不足时,身体会减少头发中的蛋白质含量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求,这就会使头发变得又细、又脆,还很容易脱落。

3.水肿: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水就会渗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特别是在下半身的小腿、脚踝等位置。

4.容易饿:蛋白质吃得不够,供能时间就会比较短,刚进食没多久就容易饿。

有人可能会问: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只要正常吃饭,怎么还会吃不够呢?

虽说食物中一般都会含有蛋白质,但含量有多有少,而且吸收率各不相同,要想补足,还是需要好好挑选一番的。

肉、蛋、奶、大豆这四类食物,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氨基酸模式跟人体蛋白也很匹配,吸收率快、利用率高,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也更少,是一般人群每天必备的优质蛋白。

肉要捡瘦的、不带皮的吃

据研究,每百克鸡肉中含有蛋白质20.3g,牛肉为20.0g,鱼肉为18.0g,虾肉为16.8g……每天好好吃肉,差不多就能补充人体所需一半左右的蛋白质。

不过在吃肉类的时候要注意:

①少吃皮:皮中的脂肪比较多。而且鸡鸭等禽类脖颈处的皮是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可能带有一些来不及分解的病原体或代谢废物,所以吃的时候最好去掉。

②少吃肥肉:肥肉的动物性脂肪含量特别高,为健康考虑还是选择瘦肉为好,特别是肥胖、三高的人群更要留意。

③经常换着吃:猪牛羊等红肉和鱼虾、鸡鸭等白肉最好搭配食用,不要只盯着一种吃。通常建议每人每天畜禽类摄入量为40~75g,水产类40~75g。

鸡蛋每天1个

鸡蛋的氨基酸评分高达106分,是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榜单的第一名。

而且鸡蛋的其它营养也很高,如维生素、叶酸、胆碱、卵磷脂、钙、铁、硒等,堪称“全营养食品”。

有些人可能担心蛋黄中胆固醇过高,吃鸡蛋时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实际上每天吃1个蛋胆固醇并不会超标,而且像卵磷脂、维生素、矿物质等大部分营养物质都集中在蛋黄里,不吃蛋黄实在是一种浪费。

牛奶每天300毫升

牛奶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在97%~98%,而且它的含钙量也很丰富,常喝还能强健骨骼。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人每天应该摄入300ml的牛奶,如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也可以选择食用酸奶或其它乳制品。

现在市面上的牛奶种类非常多,大家在选购时一定更要看清它到底是牛奶还是含乳饮料,两者的营养差别很大。

小贴士

牛奶中乳类脂肪含量约占2.8%~4.0%;牛乳乳糖含量约占3.4%~5.4%;蛋白质含量约占2.8~3.5%。这些都可以作为区别牛奶和含乳饮料的标准。

大豆制品可替代部分肉类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5%左右,人体吸收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样属于优质蛋白。

大豆制成的豆腐皮、腐竹等食品,蛋白质含量比原来的豆类更高,而且也更易消化吸收,不太会造成胀气等消化不良问题。

对于有三高、脂肪肝、心脏病等需要减少肉类摄入的人群来说,可以选择大豆或豆制品替代部分肉类,不过有肾功能疾病的人则不建议吃。

下面这份一日三餐,可以提供90g左右的蛋白质,适合体重75kg上下的人参考食用。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在此菜谱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部分食物,通过三餐补足自己的蛋白质所需。

早餐

牛奶一杯300ml;鸡蛋一个50g;坚果一小把,约10g。午餐

牛肉盛满一手心,与大鱼际区一样厚度,约100g;黄豆30g;蔬菜250g;米饭一碗,约250g。晚餐

鸡肉盛满一手心,与小鱼际区一样厚度,约80g;腐竹一根10g;蔬菜250g;米饭一碗,约250g。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养生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来源:[db:出处],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face.2345book.com/?id=124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