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一块儿风水宝地,所以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经过战乱洗礼能够留存下来的古迹并不算太多。九都东路洛八办对面的山陕会馆历经三百多年能够相对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隋唐以后随着政治中心转移,洛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放下都城架子的洛阳变得更加安逸自然。明清之时晋商崛起,洛阳的交通地位再次凸显,山陕甘地区与南方各省的商品货物通过这里中转流通。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利用秦晋邻里之好相互结合共同对抗徽商,动员两省商户积极募资,在洛阳南关一带共建了山陕会馆。会馆除了祭拜关公外跟现在的会所很像,有很大的私密性和目的性。通过山陕会馆的建立团结了当时散落在洛阳的秦晋地域商人,为流动的商人提供了休息交流的场所,他们在这里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行业利益、调解商业纠纷,助力了洛阳商贸业的发展。
现在看到的洛阳山陕会馆大门开在九都路,面朝北方。九都路在当今是洛阳东西方向最重要的主干道,但是在三百多年前却不一定。古人建造房子是非常讲究的,更何况还是有钱的秦晋商人,他们不可能把房子建的坐南朝北。留存下来的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所以现在看到的大门只是为了参观和进出方便而已,参观洛阳山陕会馆最正确的方法是进了大门后直接走到最后面,倒着往回看。
当然,即使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洛阳的山陕会馆也只有东西仪门而没有南门,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在历史长河中南门被拆掉了,现在的南墙面是与照壁平齐的,如果被拆了,真正的南门应该就在现在照壁的正南面不远。第二种会馆本身带有私密性,南边临街一面不辟宽敞大门有谢绝其它不相关市民的之意。当然这都是个人的揣测,毕竟过了那么多年,有些事情并不那么容易说清楚。
东西仪门对称而建,主题结构相当,同为三间四柱。屋脊部分为青黄琉璃构件,屋脊正中骑有狮子驮宝瓶,宝瓶之下有两只望兽分别望向南北,屋脊两侧各有一只剑把鸱吻吞脊,鸱吻之下有垂兽仰天,走在最前面的则是骑凤仙人。
屋檐之下为纵横交错的斗拱,排列错落有致,拱上纹雕精美,耍头多为龙首。
西仪门上方的匾额内容为“西崤尚武”,“崤”一般指的是洛阳西北与三门峡接壤的崤山,是当时洛阳到达山陕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代表的应该是陆运。尚武则说明山陕商人非常重视强身健体,为商业保驾护航。下面的雕花为“白菜”,网上的解释是“白来财”,我认为白菜是为“百财”,意为山陕商人做百货生意,发财门路通达。
东仪门匾额的内容则为“东瀍崇文”,“瀍”说的就是洛阳的瀍河,在这里应该代表的是水路。崇文说明山陕商人很重视文化教育。和西仪门上的匾额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是水陆通达、崇文尚武。
匾额下方雕有二龙戏“蛛”,蜘蛛的蛛,蛛会吐丝结网,象征商路的四通八达。
东西仪门之间南墙之上为琉璃照壁。三组图案之上各有一通附在墙壁之上的琉璃披檐做为保护。
中心图案为二龙戏珠,四面有多位神仙卫护,细看之下发现神仙均没有头脸,可能被人为砸损。上下分别对应“日”、“寿”两字,寓意:“与日月同寿,与天地共长”。整组图案繁复精美,纹饰复杂。
西侧照壁内容为“云龙戏水”,通壁均有云纹分布,水从龙口之中飞流直下,锦鲤戏于水中。
东侧照壁之上一只黑狮脚踩绣球,与趴在身上的狮宝宝对视相望。
照壁正对,面阔三间的建筑为山门,东、西砌八字墙与仪门相连。柱头、耍头、雀替均雕有精巧纹饰。
山门之上书有“河东夫子·山陕庙”,河东夫子四个大字在下,山陕庙三个字稍小点缀其间。关公老家是山西运城人在古代就是河东解良人,所以称为“河东夫子”。晋商一直都供奉关公:第一关公是忠信仁义的化身,这是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第二关公是山西人,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山西的形象代言人。所以山陕会馆大多也都是关帝庙。
山门往北是舞楼或者说是戏楼,双重檐歇山顶建筑。站在山门看向舞楼背面,对称之美像极了人的面部轮廓,两边两只“眼睛”,中间上方为“鼻子”,我们通过的地方就像是一张“嘴”。
琉璃屋顶之上布满了各种装饰,屋脊正中为麒麟驮多层宝瓶,下有“山陕庙”字样将屋脊一分为二,两尊望兽仰望东西,屋脊纹路复杂,多为长龙飞腾,屋脊两侧有鸱吻吞脊防火。顺着屋脊往下中间是戗脊兽,接近屋檐的位置有仙人引领五尊蹲兽一字排开。
舞楼分为两层,下方为通道,上方用做表演。每每宴请八方来客,听上一曲秦腔汉调、晋剧蒲戏,家乡知音夹杂着背井离乡的艰难坎坷,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说不尽的是秦晋商人的勇敢坚毅。
舞楼上方的雀替,就是一场“秀”,珍禽异兽、二龙戏“蛛”、八方来“菜”等。都纷纷装扮成大牌“角色”,隆重登场。观者无不叹服其细雕之美。
舞楼再往北经过一个小的广场,才是拜殿,广场则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狮子主题展览馆。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只威风八面的大狮子,滚绣球的是雄狮,都说狮子滚绣球越滚越有,取“财源滚滚”之意;带娃的则是母狮,象征子孙繁衍,绵延不绝。
两只大狮子后面是一群小狮子,均立于抱鼓石上,做下山状,活泼可爱、神态各异。
广场正北为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绿色琉璃剪边筒瓦顶建筑,抬梁式结构。殿前是一个高大的月台,将拜殿高举其上。
拜殿屋檐之下又是一场大“秀”,斗拱层次分明,额枋透雕云龙、八仙、瑞兽等图案。
拜殿内陈列有明清家具,中轴对称。雕梁画栋,房梁之上书有“大清道光十一年”的字样,可能为拜殿修建或修缮的时间。
拜殿房梁上悬挂着乾隆、道光年间的三块金匾,正中为“骏德参天”,乾隆八年,由山西平阳府襄陵县信商献予会馆,赞誉山陕商人德操高尚。
“英风骏德”匾,道光五年,由陕西凤翔府凤翔县、岐山县信商敬献,意为山陕商人信守诺言、讲诚信、负责任。
“人伦师表”匾,道光十六年七月,由山西太原府祁县、太谷县众信商赠献,当时的商人表现出来的德操堪为人师表。
拜殿内的北门之上也是另有玄机,每扇门之上皆有门雕,单独成画,组合在一起则是一副完整的八仙拜寿图,人物形象鲜明,入木生动。
拜殿以北的大殿为后殿,是山陕会馆现存建筑中最后的大殿。殿前立有石碑,记录捐赠者的功德。碑首非常讲究,正面五条雕龙将“为善”二字半面环抱,背面两条龙做戏珠状,中书“福缘善庆”。
上方成排的斗拱和额枋、雀替争相斗艳,木雕精致,可惜有部分已经脱落。
柱础之上雕有狮子等其它瑞兽,形态活泼夸张。细节之处无不彰显古建之美。
当然,还有配殿、厢房等,但多为后来仿古重建,有其形无其意和细。
洛阳山陕会馆是当时秦晋商人众多商业联络体系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时至今日则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贵建筑财富。它的静谧对比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的喧嚣,让我感觉这才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
图文均系原创,未经本人同意请勿用于其它用途!
往期相关:
舞阳县北舞渡山陕会馆中有一座牌楼被誉为\"河南清代牌楼建筑之冠\"
宜阳福昌阁,洛阳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行走中原—洛宁县程家大院,洛阳少有的古村落宅院
本文来源:[db:出处],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